郑州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4:31:19   浏览:842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郑州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郑州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3年8月27日郑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1993年12月21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清扫与保洁
第三章 废弃物的清运和处理
第四章 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第五章 环境卫生监督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市市区建成区和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的建成区以及工矿区、风景名胜区、飞机场等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城市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分区域负责、专业人员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使其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鼓励城市环境卫生的科学技术研究,加强环境卫生监测和预测,改进垃圾、粪便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方法,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能力,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新闻单位,应当重视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第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提高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维护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 所有单位和个人应当尊重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不得妨碍、阻挠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履行职务。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和保护环境卫生设施的义务,对违反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有批评、制止、检举的权利。
第十条 市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市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二章 清扫与保洁
第十一条 城市环境卫生的清扫保洁工作,按下列规定实行分工责任制:
(一)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的车行道、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广场,由城市环境卫生专业单位负责清扫保洁;
(二)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负责门前卫生责任区的清扫保洁;
(三)门前卫生责任区以外的人行道、一般道路、背街小巷、居住区,由街道办事处组织专人清扫保洁;
(四)城市集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及摊点、早市夜市,由管理单位或经营者负责清扫保洁;
(五)飞机场、火车站、公共汽车始未站、停车场、影剧院、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体育场(馆)、动物园、公园、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由管理单位负责清扫保洁;
(六)街心花园、花坛、绿化带,由管理单位负责清扫保洁。
第十二条 城市道路、广场、公共场所应按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坚持一日两扫和全天保洁。清扫作业应避开上下班人流高峰时间。 对城市主干道、广场,城市环境卫生专业单位应根据季节及时洒水降尘。
第十三条 禁止向花坛、绿化带、污水井、雨水井内扫入、倾倒垃圾等废弃物。 禁止在垃圾容器内扒捡垃圾。
第十四条 遇有降雪,沿街单位和居民户应按划分的区段及时清除积雪。城市环境卫生专业单位应及时清除主要交通路口和人行天桥等重点地段的积雪。
第十五条 禁止在城市建成区内焚烧落叶、枯草等废弃物。
第十六条 在城市运行的交通工具应当保持清洁,运载的液体、散装货物应当密封、覆盖,不得泄漏、遗撒。
经许可进入城区的畜力车,应当配带粪兜和清扫工具。遗撒的粪便和草料,车主必须立即清除。
第十七条 在城市道路、广场和公共场所,禁止下列行为:
(一)随地吐痰、便溺;
(二)倾倒污水、垃圾、粪便;
(三)乱扔烟蒂、瓜果皮核、纸屑及包装纸、盒、袋等废弃物;
(四)冲洗车辆。

第三章 废弃物的清运和处理
第十八条 混合居住区的居民生活垃圾应当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时间、地点收集、倾倒,由环境卫生专业单位负责清运。单位及其生活区的垃圾,由本单位负责清运。
第十九条 城市建设工程产生的渣土、垃圾等废弃物,由建设单位负责督促施工单位清运。施工期间产生的渣土、垃圾等废弃物应加强管理,及时清运;工程竣工后,应当将现场及时清理干净。 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许可证时,应按省有关规定向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交纳垃圾清运
保证金。施工结束后,经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现场验收合格,垃圾清运保证金全额退还。
第二十条 进行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的作业单位和人员对作业现场应及时清理干净,掏出的下水道污泥不得就地堆放。 进行植树、栽花、剪枝等作业所产生的枝叶、渣土等废弃物,由作业单位和个人及时清除。
第二十一条 医院、疗养院、生物制品厂、化工厂、屠宰场等产生的易燃、有毒、有害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弃物,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倒入生活垃圾容器或随处遗弃、倾倒。
第二十二条 清运垃圾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当日产生的垃圾当日清运,不得积存;
(二)装运现场必须清扫干净;
(三)采用封闭运输,不得沿途遗撒;
(四)倾倒在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地点。
第二十三条 城市公共厕所由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配备专业人员或委托有关单位和个人负责保洁、管理。公共厕所应设置明显标志,明确专人管理,全天开放,按时冲刷、清掏,定期消毒,保持内外整洁。 公共厕所的管理者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收费。 单位内部和居民院落的厕所,?
刹ǖノ缓筒ㄈ俗孕星逶朔啾悴⒔斜=唷⒐芾怼?
第二十四条 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应当逐步实行社会化服务。 凡委托环境卫生专业单位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废弃物的,应当交纳服务费。
第二十五条 环境卫生专业单位应当对垃圾收集站、点和处理场定期灭害消毒,垃圾箱(桶)应加盖(罩),防止污染环境和蚊蝇孳生。
第二十六条 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推广多层次的垃圾、粪便处理技术,提高垃圾、粪便处理能力,逐步做到分类收集、运输,按国家标准实行无害化处理,提高综合利用率。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城市垃圾产生量。要有计划地发展煤气、天然气、液化气,改变燃料结构,鼓励组织净菜进城和回收利用废旧物品;工程建设单位可采取城外加工等办法,减少砂石进城量,或者组织净砂、净石进城。

第四章 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公共厕所、化粪池、垃圾管道、垃圾容器、果皮箱、垃圾转运站、垃圾粪便处理场等。
第二十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增加投资,按国家规定标准新建和更新改造环境卫生设施。
第三十条 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把环境卫生设施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建设用地。 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参与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的制定,配合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
第三十一条 公共厕所、垃圾容器、果皮箱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布局合理、美化环境、方便群众、整洁卫生和有利于环境卫生作业等要求。
第三十二条 多层和高层建筑物应当设置封闭式垃圾通道或垃圾储存设施,并修建垃圾清运车辆通道。垃圾通道口不得临街设置,现有临街垃圾通道口应限期进行改造。 城市街道两侧、居住区和人流密集地区,应当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果皮箱等设施。
第三十三条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时,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公共厕所和生活废弃物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所需费用纳入建设工程概算,并同时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投入使用。
第三十四条 城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及其他商业摊区应按国家规定标准,由管理单位设置公共厕所、垃圾容器和其他环境卫生设施。
第三十五条 城市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应当有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参加。
第三十六条 新建公共厕所应是水冲式厕所,对原有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旱厕、简厕,应当限期改造为水冲式厕所。 鼓励、支持沿街单位内部厕所对外开放使用,并可以按规定收费。
第三十七条 凡经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建设或者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置的环境卫生设施,在建设、设置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阻挠。
第三十八条 环境卫生专业管理单位和环境卫生设施的产权单位应加强对环境卫生设施的管理,定期保养、维修和更新,保持环境卫生设施完好有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坏和擅自拆除、移动、封闭按规定建设、设置的环境卫生设施。
第三十九条 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城市公共环境卫生设施的,应经市、县(市)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同意,由建设单位按照先建后拆的原则负责重建。原地重建确有困难需要易地建设的,应经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由建设单位按重置价补偿。

第五章 环境卫生监督
第四十条 市、县(市)、区城市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环境卫生监察队,承办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环境卫生监督检查的具体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组织的群众性环境卫生监督员,应在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监督指导下,开展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第四十一条 环境卫生监察人员应当提高素质、文明执法、秉公办事、尽职尽责,依法开展监督检查,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环境卫生监察人员在履行职务时,应当佩戴统一标志,并主动向被检查者出示监察证件。
第四十二条 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群众检举的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答复检举人。

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三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遵守本条例规定,对改善环境卫生有较大贡献的;
(二)在环境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三)制止或检举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事迹突出的。
第四十四条 对随地吐痰、便溺和乱扔烟蒂、果皮、纸屑及包装纸、盒、袋等废弃物的,责令立即清除,并可处以二元以上、五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对乱倒垃圾、渣土等废弃物或者将非生活垃圾倒入生活垃圾容器的,除责令清除、打扫干净外,并处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对易燃、有毒、有害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弃物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倒入生活垃圾容器或随处遗弃、倾倒的,除责令纠正外,并处以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未按规定清运垃圾、渣土等废弃物的,责令立即清运
,情节严重的,每立方米处以二十元罚款。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纠正,并可按污染面积每平方米处以五元以上、十元以下罚款:
(一)在道路两侧堆放物料未采取防护措施有碍环境卫生的;
(二)乱泼、乱排污水污染道路和公共场所的;
(三)单位、城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及各种经营性摊点,未按规定做好清扫保洁工作的;
(四)在道路、广场、公共场所冲洗车辆的;
(五)运输散装、液体货物沿途泄漏、遗撒或者其他污染城市路面的;
(六)在道路上施工作业或植树、栽花、剪枝、清掏下水道污泥、未按规定及时清理的。
第四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除责令纠正外,处以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
(一)运输散装、液体货物未密封、覆盖的;
(二)进城畜力车牲畜未配带粪兜或者遗撒的粪便、草料未立即清除的;
(三)在城市建成区内焚烧落叶、枯草等废弃物的;
(四)乱扔动物尸体的;
(五)公用厕所内粪便满溢,不及时清掏、疏通的;
(六)故意向花坛、绿化带、污水井、雨水井内扫入、倾倒垃圾等废弃物的。
第四十八条 损坏或者未经批准擅自拆除环境卫生设施的,除责令赔偿损失外,并处以赔偿费二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第四十四条至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处罚,由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执行。
第五十条 围攻、侮辱、殴打环境卫生工作人员或者妨碍、阻挠其依法执行职务的,破坏、盗窃环境卫生设施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在接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二条 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以外的其他建制镇的建成区和未设建制镇的城市型居民区,可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市过去有关规定与本条例抵触的,按本条例执行。



1993年12月2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巴府办发[2010]2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市经济开发区商贸园、工业园管委会: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工作,完善信访终结机制,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规范省级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府发〔2008〕19号)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巴中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四日





巴中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建立健全复查、复核工作机制,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信访事项初次处理或复查意见,向行政机关提出复查或复核申请,行政机关受理复查或复核申请、作出复查或复核意见,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成立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作为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综合协调机构,办理对本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下级人民政府作出的信访事项初次处理或复查处理意见不服,请求复查或复核的信访事项。

各级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可责成直属工作部门对有关信访事项进行调查核实,但原已参与信访事项处理的人员应当回避。承办单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提出复查或复核建议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决定。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于本级人民政府信访局,具体承担本级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 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复查复核机关履行复查复核职责,应当遵循依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有错必纠,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第二章 信访复查、复核范围



第七条 申请人提出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应当符合《信访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范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可以依照本办法提起信访复查或复核申请:

(一)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就信访事项作出的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

(二)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就申请人的信访事项作出的不予受理的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对信访人提出的建议或意见给予的回复,信访人不得提出复查、复核申请。

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第三章 信访复查、复核申请



第八条 申请人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意见之日起30日内向复查或复核机关申请复查或复核。

第九条 依照本办法申请信访复查或复核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

同申请信访复查或复核的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信访复查或复核,也可以由复查复核机关通知其参加信访复查或复核活动。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申请信访复查或复核的,作出信访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的机关是被申请人。

申请人、第三人、被申请人的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代为参加信访复查、复核活动。代理人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参与信访复查复核处理的机关工作人员与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申请人、第三人可以申请其回避。是否准许,由信访复查复核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十条 申请人申请信访复查或复核,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或采用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口头申请的,受理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复查或复核请求、申请复查或复核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第十一条 信访复查或复核申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不服信访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的当事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事项和事实根据,属于申请人本人的权利;

(三)在《信访条例》规定的期限内提出;

(四)属于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受理范围;

(五)属于受理机关管辖范围。

第十二条 提出信访复查或复核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提交信访事项复查或复核申请书(一式两份),申请书应当写明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有效证件的名称及号码、住址(工作单位)、联系方式、请求时间、对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理由、事实以及具体的复查或复核要求,并签名或盖章;

(二)信访事项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

(三)向信访事项初次处理机关提交的信访事项申请书或向复查机关提交的复查申请书;

(四)身份证明和其他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

第十三条 申请人申请复查或复核的请求事项,不得超出初次处理或复查事项的范围。复查或复核申请中提出新的信访投诉请求,复查复核机关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向有权处理机关提出。

第十四条 对市、县(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信访复查复核委员会申请信访复查或复核,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查或复核。

对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信访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查或复核。

第十五条 对县(区)、乡(镇)人民政府作出的信访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信访复查复核委员会申请信访复查或复核。

对市经济开发区商贸园、工业园管委会作出的信访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向本级人民政府信访复查复核委员会申请信访复查或复核。

第十六条 对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组织作出的信访初次处理或复查意见不服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信访复查或复核:

(一)对市、县(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作出的信访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信访复查复核委员会申请信访复查或复核;

(二)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信访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申请信访复查或复核;

(三)对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信访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分别向直接管理该组织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申请复查或复核;

(四)对被撤销的信访处理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信访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信访复查或复核。

(五)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以共同名义作出的信访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向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信访复查或复核。

有前款所列第(二)、(三)、(四)、(五)项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作出信访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的机关同级人民政府信访复查复核委员会提出信访复查或复核申请,由接受申请的政府信访复查复核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信访复查或复核,复查复核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在法定复查或复核期限内不得向正在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提出同一信访请求。

第十八条 多个信访人对同一信访事项的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并有共同的信访复查或复核请求的,应当推选代表参加信访复查或复核活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四章 信访复查、复核受理



第十九条 信访复查复核机关收到信访复查或复核申请后,应当填写信访事项复查复核申请登记表(一式二份),一份附卷,一份交信访人,并在15日内进行审查,按以下方式处理:

(一)对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信访复查或复核申请条件的,在15日内向信访人出具受理告知单,并送达申请人,送达日即为受理日。需要补充有关材料的,可要求申请人在合理时间内补充,所需时间不计入受理期限。信访人逾期不补正的,中止办理其申请,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中止期限不超过60日,逾期仍未补正的,终结处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二)对虽然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职责管辖的信访复查或复核申请,应当在5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信访复查复核机关提出(本次告知应当明确复查复核机关)或直接转送到有管辖权的机关办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告知受理或接受转送的信访复查复核机关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办理。

(三)告知受理或接收转送申请的信访复查复核机关,在受理或接受转送信访复查或复核申请后,在5日内通过审查认定该申请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处理的,不得再移送或要求申请人到有管辖权的机关提出申请,应当在5日内将相应材料和请求确定复查复核机关的请示报本级人民政府复查复核委员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复查复核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7日内作出确认复查复核机关的决定,同时将决定和信访复查复核申请等相应材料移交确定的信访复查复核机关,并将决定送达申请人。确定的信访复查复核机关应当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办理。

告知受理、接收转送申请的或人民政府复查复核委员会决定的复查复核机关,经两次通知申请人参与信访复查或复核活动,申请人拒绝参与的,信访复查复核机关应当在送达受理通知之日起30日内作出信访事项终结处理决定,并送达申请人。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一)信访人超过规定时限提出复查或复核请求的;

(二)复查请求无初次处理机关出具的处理意见书或复核请求无原复查机关出具的复查意见和无初次处理机关出具的处理意见书的;

(三)信访人对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已签署同意的;

(四)信访问题已复核终结的;

(五)属于本办法第七条第二、三款情形的;

(六)其他依法不予受理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依法提出信访复查或复核申请,信访复查复核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受理;必要时,上级机关也可以直接受理。



第五章 信访复查、复核决定



第二十二条 信访复查、复核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如申请人提出要求,经复查复核机关审查认为有必要时,可以采取听证、调解等方式处理。如申请人提出新的事实、证据证明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当或错误的,信访复查复核机关应当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十三条 复查复核机关应当自复查或复核申请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复查或复核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以及符合本办法其他形式的申请书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作出处理或复查意见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作出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处理意见采信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复查复核机关不得拒绝。

第二十四条 复查或复核意见作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复查或复核申请的,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申请的,信访事项处理终结。

第二十五条 信访复查或复核事项调查核实完结后,调查核实人员提出书面意见,经信访复查复核机关负责人同意或经过集体讨论合议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复查、复核意见:

(一)申请人提出的信访事项不符合《信访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的,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同时告知不予受理的理由、依据或其他法定救济途径;

(二)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维持原处理意见;

(三)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未全面处理申请人的信访事项的,责令被申请人限期重新作出或者补充作出处理意见;

(四)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变更原处理意见,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做出处理或复查意见: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其他应当撤销或变更的行为。

(五)被申请人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提交作出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无证据、依据,撤销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

复查复核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做出处理或复查意见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做出与初次处理意见、复查意见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意见。

第二十六条 申请人的复查或复核请求,经调解处理完结的,复查复核机关可以作出信访事项终结决定。

第二十七条 复查复核机关应当自作出受理复查、复核申请决定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或复核意见。

复查复核机关对信访事项举行听证、鉴定、勘验所需的时间不计算在复查、复核期限内。

第二十八条 复查或复核意见应当载明申请人的身份信息、申请人信访事项、初次处理或复查处理的基本情况、复查复核查明的事实、复查复核意见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依据等内容。复查意见书还应当告知申请人如对复查意见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核。



第六章 终 结



第二十九条 属下列情形之一的,信访事项处理程序终结:

(一)信访事项已依法作出复核意见,并已将复核意见送达信访人的;

(二)信访人对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但在规定时限内未提出复查或复核请求的;

(三)依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信访局规定,在2005年5月1日前已办结的信访事项;

(四)信访人对初次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书上已签署同意的;

(五)信访事项经调解作出和解处理的;

(六)其他应当依法终结的情形。

第三十条 信访复查复核机关应及时将复查复核意见通报相关部门(单位)备案。

第三十一条 信访事项终结后,信访人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继续信访的,各级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第七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二条 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复查复核申请,因复查复核机关推诿、敷衍、拖延受理,或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复查复核意见的,对责任单位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依照《巴中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第十四条的规定追究责任。

第三十三条 复查复核机关工作人员在复查复核过程中,作风粗暴,激化矛盾的;对事实清楚,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请求不予支持的;工作敷衍塞责,对信访问题上推下卸的;超越或者滥用职权,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的;因重大过失导致认定事实错误的;因违反法定程序,导致信访恶性事件发生,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者依照《巴中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第十五条的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申请人在复查复核过程中,拒绝按法定途径到指定场所参与复查复核活动,或多人提出共同复查复核申请而拒绝推选符合法定人数代表,或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或违反社会秩序管理的法律法规,危害社会公共秩序、干扰单位工作秩序,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违反集会游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必要的现场处置措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复查复核机关应在复查或复核意见作出后五日内,以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公证送达等方式送达申请人,受送达的申请人下落不明或用本办法规定的方式仍无法送达的,即公告送达。送达完毕后,复查、复核的有关材料由复查复核机关归档保管。

第三十六条 复查复核机关受理信访事项的复查或复核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费用。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关于复查、复核期间的计算,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的规定执行。

本办法关于复查复核期间有关“5日”、“7日”、“10日”、“15日”、“30日”、“60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三十八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巴中市人民政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施行前公布的有关复查复核的规定与本办法的规定不一致的,以本办法的规定为准。本办法实施后已经受理正在办理的复查或复核申请适用本办法。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自发布之日起,原发布实施的《巴中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暂行办法》(巴府办发〔2008〕7号)同时废止。





关于严格审核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防伪标签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关于严格审核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防伪标签的通知
国家外汇管理局


(1996年3月28日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汇传(1996)04号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分局;各外汇指定银行:
根据《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进口付汇、出口收汇进出口货物报关单管理和加强防伪鉴别措施的联合通知》(署监〔96〕28号文)第四条规定,自96年3月15日起,海关所出具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一律在右上角加贴防伪标签。为做好鉴别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
如下:
一、各分局在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时,必须严格审核出口货物报关单上的防伪标签,并对出口核销人员做好防伪标签的鉴别培训工作。
二、各外汇指定银行在办理进口付汇核销时应严格审核报关单上的防伪标签,并主动与当地海关联系对有关人员做好进口货物报关单防伪标签的鉴别培训工作。
三、请各分局通知所在地外资银行按上述要求办理。
四、各分局应加强与银行、海关联系、配合,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996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