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8 00:06:10   浏览:923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5〕109号




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国土资源厅(局),科技厅: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避免和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现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请参照执行。

  附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保总局 国土资源部 卫生部

  二○○五年九月七日



附件: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一、总则

  (一)目的和依据

  为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避免和减少矿区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适用范围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从事固体矿产资源开发的企业,不包括从事放射性矿产、海洋矿产开发的企业。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矿山基建、采矿、选矿和废弃地复垦等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三)指导方针和技术原则

  1.矿产资源的开发应贯彻“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以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

  2.矿产资源的开发应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具体包括:

  (1)发展绿色开采技术,实现矿区生态环境无损或受损最小;

  (2)发展干法或节水的工艺技术,减少水的使用量;

  (3)发展无废或少废的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4)矿山废物按照先提取有价金属、组分或利用能源,再选择用于建材或其它用途,最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的技术原则。

  (四)实现目标

  1.2010年应达到的阶段性目标

  (1)新、扩、改建选煤和黑色冶金选矿的水重复利用率应达到90%以上;新、扩、改建有色金属系统选矿的水重复利用率应达到75%以上;

  (2)大中型煤矿矿井水重复利用率力求达到65%以上;

  (3)已建立地面永久瓦斯抽放系统的大中型煤矿,其瓦斯利用率应达到当年抽放量的85%以上;

  (4)煤矸石的利用率达到55%以上,尾矿的利用率达到10%以上;

  (5)历史遗留矿山开采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20%以上,新建矿山应做到边开采、边复垦,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75%以上。

  2.2015年应达到的阶段性目标

  (1)选煤厂、冶金选矿厂和有色金属选矿厂的选矿水循环利用率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提高3%;

  (2)大中型煤矿矿井水重复利用率、大中型煤矿瓦斯利用率、煤矸石的利用率、尾矿的利用率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提高5%;

  (3)历史遗留矿山开采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45%以上,新建矿山应做到边开采、边复垦,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85%以上。

  (五)考核指标体系

  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的考核指标体系,将下述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1)采矿回采率、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等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指标;

  (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煤矿瓦斯抽放利用率、水重复利用率等废物资源化利用指标;

  (3)土地复垦率、矿山次生地质灾害治理率等生态环境修复指标。

  (六)清洁生产

  鼓励矿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优先选用采、选矿清洁生产工艺,杜绝落后工艺与设备向新开发矿区和落后地区转移。

  二、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

  (一)禁止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

  1.禁止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区域内采矿。

  2.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

  3.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

  4.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冶炼汞、砷、铅、锌、焦、硫、钒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

  5.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利用的、产生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6.禁止新建煤层含硫量大于3%的煤矿。

  (二)限制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

  1.限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过渡区)内开采矿产资源。

  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开采活动必须符合当地的环境功能区规划,并按规定进行控制性开采,开采活动不得影响本功能区内的主导生态功能。

  2.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等生态脆弱区内开采矿产资源。

  (三)矿产资源开发规划

  1.矿产资源开发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选址、布局应符合所在地的区域发展规划。

  2.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应制定矿产资源综合开发规划,并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内容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废弃地复垦等。

  3.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规划阶段,应对矿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建立矿区的水文、地质、土壤和动植物等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基础状况数据库。

  同时,应对矿床开采可能产生的区域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价。

  4.矿产资源开发规划阶段还应注重对矿山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矿产资源开发设计

  1.应优先选择废物产生量少、水重复利用率高,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小的采、选矿生产工艺与技术。

  2.应考虑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建设,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提倡煤-电、煤-化工、煤-焦、煤-建材、铁矿石-铁精矿-球团矿等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建设。

  3.矿井水、选矿水和矿山其它外排水应统筹规划、分类管理、综合利用。

  4.选矿厂设计时,应考虑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并同时考虑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5.地面运输系统设计时,宜考虑采用封闭运输通道运输矿物和固体废物。

  三、矿山基建

  1.对矿山勘探性钻孔应采取封闭等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生产安全。

  2.对矿山基建可能影响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动、植物资源,应优先采取就地、就近保护措施。

  3.对矿山基建产生的表土、底土和岩石等应分类堆放、分类管理和充分利用。

  对表土、底土和适于植物生长的地层物质均应进行保护性堆存和利用,可优先用作废弃地复垦时的土壤重构用土。

  4.矿山基建应尽量少占用农田和耕地,矿山基建临时性占地应及时恢复。

  四、采矿

  (一)鼓励采用的采矿技术

  1.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宜推广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

  2.对于水力开采的矿山,宜推广水重复利用率高的开采技术。

  3.推广应用充填采矿工艺技术,提倡废石不出井,利用尾砂、废石充填采空区。

  4.推广减轻地表沉陷的开采技术,如条带开采、分层间隙开采等技术。

  5.对于有色、稀土等矿山,宜研究推广溶浸采矿工艺技术,发展集采、选、冶于一体,直接从矿床中获取金属的工艺技术。

  6.加大煤炭地下气化与开采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广煤层气开发技术,提高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水平。

  7.在不能对基础设施、道路、河流、湖泊、林木等进行拆迁或异地补偿的情况下,在矿山开采中应保留安全矿柱,确保地面塌陷在允许范围内。

  (二)矿坑水的综合利用和废水、废气的处理

  1.鼓励将矿坑水优先利用为生产用水,作为辅助水源加以利用。

  在干旱缺水地区,鼓励将外排矿坑水用于农林灌溉,其水质应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2.宜采取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预先截堵水,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各种水源进入露天采场和地下井巷。

  3.宜采取灌浆等工程措施,避免和减少采矿活动破坏地下水均衡系统。

  4.研究推广酸性矿坑废水、高矿化度矿坑废水和含氟、锰等特殊污染物矿坑水的高效处理工艺与技术。

  5.积极推广煤矿瓦斯抽放回收利用技术,将其用于发电、制造炭黑、民用燃料、制造化工产品等。

  6.宜采用安装除尘装置,湿式作业,个体防护等措施,防治凿岩、铲装、运输等采矿作业中的粉尘污染。

  (三)固体废物贮存和综合利用

  1.对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使用专用场所堆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环境污染及诱发次生地质灾害。

  (1)应根据采矿固体废物的性质、贮存场所的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完善的防渗、集排水措施,防止淋溶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2)宜采用水覆盖法、湿地法、碱性物料回填等方法,预防和降低废石场的酸性废水污染;

  (3)煤矸石堆存时,宜采取分层压实,粘土覆盖,快速建立植被等措施,防止矸石山氧化自燃。

  2.大力推广采矿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表外矿和废石中有价元素和矿物的回收技术,如采用生物浸出-溶剂萃取-电积技术回收废石中的铜等;

  (2)推广利用采矿固体废物加工生产建筑材料及制品技术,如生产铺路材料、制砖等;

  (3)推广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技术,如利用煤矸石发电、生产水泥和肥料、制砖等。

  五、选矿

  (一)鼓励采用的选矿技术

  1.开发推广高效无(低)毒的浮选新药剂产品。

  2.在干旱缺水地区,宜推广干选工艺或节水型选矿工艺,如煤炭干选、大块干选抛尾等工艺技术。

  3.推广高效脱硫降灰技术,有效去除和降低煤炭中的硫分和灰分。

  4.采用先进的洗选技术和设备,推广洁净煤技术,逐步降低直接销售、使用原煤的比率。

  5.积极研究推广共、伴生矿产资源中有价元素的分离回收技术,为共、伴生矿产资源的深加工创造条件。

  (二)选矿废水、废气的处理

  1.选矿废水(含尾矿库溢流水)应循环利用,力求实现闭路循环。未循环利用的部分应进行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

  2.研究推广含氰、含重金属选矿废水的高效处理工艺与技术。

  3.宜采用尘源密闭、局部抽风、安装除尘装置等措施,防治破碎、筛分等选矿作业中的粉尘污染。

  (三)尾矿的贮存和综合利用

  1.应建造专用的尾矿库,并采取措施防止尾矿库的二次环境污染及诱发次生地质灾害。

  (1)采用防渗、集排水措施,防止尾矿库溢流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2)尾矿库坝面、坝坡应采取种植植物和覆盖等措施,防止扬尘、滑坡和水土流失。

  2.推广选矿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1)尾矿再选和共伴生矿物及有价元素的回收技术;

  (2)利用尾矿加工生产建筑材料及制品技术,如作水泥添加剂、尾矿制砖等;

  (3)推广利用尾矿、废石作充填料,充填采空区或塌陷地的工艺技术;

  (4)利用选煤煤泥开发生物有机肥料技术。

  六、废弃地复垦

  1.矿山开采企业应将废弃地复垦纳入矿山日常生产与管理,提倡采用采(选)矿—排土(尾)—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

  2.矿山废弃地复垦应做可垦性试验,采取最合理的方式进行废弃地复垦。

  对于存在污染的矿山废弃地,不宜复垦作为农牧业生产用地;对于可开发为农牧业用地的矿山废弃地,应对其进行全面的监测与评估。

  3.矿山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种植植物和覆盖等复垦措施,对露天坑、废石场、尾矿库、矸石山等永久性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

  废石场、尾矿库、矸石山等固废堆场服务期满后,应及时封场和复垦,防止水土流失及风蚀扬尘等。

  4.鼓励推广采用覆岩离层注浆,利用尾矿、废石充填采空区等技术,减轻采空区上覆岩层塌陷。

  5.采用生物工程进行废弃地复垦时,宜对土壤重构、地形、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对物种选择、配置及种植方式进行优化。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颁布《关于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国家环保局 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海关总署


关于颁布《关于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环控〔1996〕6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外经贸委(厅、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广东海关分署、各直属海关,各直属商检局,外经贸部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

  《关于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现予颁布,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国家环保局

                      外经贸部

                      海关总署

                      国家工商局

                      国家商检局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六日

 

        关于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

 

  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废物进口的环境保护管理,防止境外垃圾进入我国,现对《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环控〔1996〕204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做如下补充规定:

  一、废物进口是指一切废物(含废料)以任何贸易方式和无偿提供、捐赠等方式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二、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下简称国家商检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口废物检验工作。对国家允许进口的废物必须实施装运前检验,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家商检局制定后实施。

  三、进口废物必须符合我国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废物进口单位与境外贸易关系人签订的进口废物合同中,必须订明进口废物的品质和装运前检验条款,注明严禁夹带生活垃圾和《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控制的危险废物和其他废物,约定进口废物必须由中国商检机构或国家商检局指定或认可的其他检验机构实施装运前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装运。

  四、对外贸易运输部门在接受进口废物的承运申请时,除要求申请人提供国家环境保护局核发的《进口废物批准证书》外,还需提供中国商检机构或国家商检局指定或认可的检验机构签发的进口废物装运前检验合格证明。禁止以凭指示交货(TO ORDER)方式承运废物进境。

  五、废物进口单位应于进口的废物抵达口岸十天之前通知口岸的商检机构以备检查。

  六、进口废物运抵我国口岸后,收货人应持《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第一联和报关单等有关单据(除商检证外)先向海关申报,然后收货人持《进口废物批准证书》和装运前检验合格证明以及其他必要单证向口岸商检机构报验。口岸商检机构对进口废物实施检验,检验合格的,出具《检验情况通知单》,海关凭以放行;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海关和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七、未取得《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的进口废物一律不得存入保税仓库。

  八、任何企业不得进行废物的转口贸易。

  九、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废物,应持国家环境保护局签发的《进口废物批准证书》和海关办理加工贸易合同的登记备案手续。

  十、“暂行规定”附件三《进口废物批准证书》将予修改。正面增加“进口口岸”栏目,在背面将“到达港口”改为“本次进口数量”,“数量”改为“尚未进口数量”。原《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第三联改为对外运输承运人存档。

  十一、转让或者倒卖国家环境保护局《进口废物批准证书》的,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吊销《进口废物批准证书》,并暂停或取消其废物进口、加工利用的资格。

  十二、本规定自一九九六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家计委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印发《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局(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经国务院批准,从今年6月起改革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实现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现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是改革石油工业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化的石油流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石油价格与国际石油价格接轨的重要转折,是国务院为扭转石油工业效益下滑的重要举措。各级物价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努力做好石油价格改革工作,确保
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石油、石化两个集团公司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及时制定各地区汽油、柴油的具体零售价格,并向社会公布。两个集团公司制定的汽油、柴油及其他成品油出厂价、批发价及零售单位的批零差率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备案并抄送省级物价部门。
二、供交通、铁道、民航、新疆建设兵团等原直供用户的成品油,在国家规定的供应办法和价格未出台前,暂按现行出厂价格执行。民用液化气、灯用煤油、非化肥用重油、化工轻油价格,在国家规定的作价原则未下达前,暂按现行价格执行。供军队和国家储备用的成品油出厂价格另
行下达。
三、两集团公司之外的石油产销企业按所在区域,分别执行两集团公司有关油品价格的具体规定。
四、各地物价部门要加强市场石油价格的管理和监督。石油批发企业和零售单位要严格按照石油、石化两个集团公司制定的价格销售。要认真贯彻城乡一价的规定,切实减轻农民和边远地区的负担。要认真执行明码标价的规定,以利于社会监督。对违反规定低价倾销的、掺杂使假缺斤
短两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不实行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要按照《价格法》的有关规定从严查处。
五、原油价格改革自1998年6月1日起执行;成品油价格改革自1998年6月5日起执行。
附件:一、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
二、汽油、柴油品质比率表
三、1998年6月份国内原油基准价格表
四、全国汽油、柴油零售中准价格表
五、化肥用重油、航空煤油出厂价格表

附件一: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一、改革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目标和原则
改革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国际市场油价变动相适应,在政府调控下的原油和成品油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保护国内石油资源,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石油加工工业技术进步,
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实现集约经营;三是有利于促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石油流通体制的建立;四是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保持市场油价的相对稳定。
二、国产陆上原油价格
(一)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石化集团公司之间购销的原油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确有困难时,由两个集团公司报请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协调、裁定。两个集团公司内部油田与炼厂之间购销的原油价格由集团公司自主制定。
(二)购销双方协商的基本原则是,国内陆上原油运达炼厂的成本与进口原油到厂成本基本相当。为使炼厂优先接收国内原油,在正常情况下,国内原油到厂成本应略低于进口原油到厂成本。
(三)购销双方结算价格(不含税),由原油基准价格和贴水(或升水)两部分构成。原油基准价格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根据每月国际市场相近品质原油离岸价加关税确定。两个集团公司每月27日(节假日顺延)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报送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新加坡市场相近
品质的参照油种各交易日的实际成交价格。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按各交易日的平均价格加关税确定原油基准价,于月底发布,下月1日起执行。贴水(或升水)由购销双方根据原油运杂费负担和国内外油种的质量差价以及市场供求等情况协商确定。
(四)国内原油分为轻质油、中质油Ⅰ、中质油Ⅱ、重质油四类。国际相近品质参照油种为:轻质油参照塔皮斯原油,中质油Ⅰ参照米纳斯原油,中质油Ⅱ参照辛塔原油,重质油参照杜里原油。
三、汽油、柴油价格
(一)汽油、柴油零售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制定并公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汽油、柴油(标准品)零售中准价格,由两个集团公司在上下5%的幅度内制定具体零售价格。非标准品价格不规定零售中准价,具体零售价由两个集团公司按标准品价格和
国家规定的汽油、柴油品质比率表自行确定和公布。
(二)汽油、柴油零售中准价格制定的原则是:以国际市场汽油、柴油进口完税成本(离岸价加海上运保费、关税、消费税、增值税、港口费用等)为基础,加按合理流向计算的从炼厂经中转配送到各加油站的运杂费,再加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的经营差率制定。当新加坡市场汽油、柴
油交易价格累计变动幅度超过5%时,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调整汽油、柴油零售中准价格。必要时报国务院批准。
考虑到两个集团公司经营和组建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今年汽油、柴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基本接轨,明年完全接轨。方案出台时,全国平均90#车用汽油(标准品)零售中准价格为每吨2650元,0#柴油(标准品)为每吨2400元。
(三)两个集团公司在国家规定的中准价浮动幅度内调整汽油、柴油零售价格的间隔时间一般不得少于两个月。调价前10日需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备案。调价的同时抄送各省级物价部门并向社会公布。在两个月中内,如因市场等情况变化确需调整价格时,由两个集团公司报国家发
展计划委员会审批。
(四)汽油、柴油销售由两个集团公司统一组织配送到基层零售单位,实行城乡统一价格(包括对用户的批发价格)。原则上实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一价。在同一销售区域内,两个集团公司可以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实行不同的价格;同一集团公司在一个销售区域内必须实行统一
价格。两个集团公司系统外的加油站,包括在中国境内从事经营的外资零售加油站点,要按照集团公司规定的零售价代销石油公司的成品油。石油公司要对销售其油品的加油站违法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五)汽油、柴油的出厂价格、批发价格、批零差率由两个集团公司自主制定,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备案。
(六)两个集团公司供应军队自用和国家储备用油(含其他成品油,下同)执行国家规定的出厂价格;供铁道、交通等单位用油,由石油、石化两个集团公司按高于出厂价、低于批发价供应。具体供应办法及价格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提出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七)为鼓励以国产成品油顶替特区三资企业和部分内资企业进口自用成品油,由石油、石化集团公司按国际市场进口到岸价保质保量供应,并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另行规定。
四、其他成品油价格
(一)两个集团公司外销的化肥用重油、航空煤油的出厂价格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制定。非化肥用重油、化工轻油、灯用煤油、液化气价格由石油、石化集团公司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作价原则制定。
(二)除化肥、农膜料以外的化工产品价格由两个集团公司自主制定。

附件二:汽油、柴油品质比率表

-------------------------------------------
| 品 名 |品质比率(%) | 品 名 |品质比率(%) |
|-------------|--------|---------|--------|
|一、汽油类 | |-10号轻柴油 | 106 |
|-------------|--------|---------|--------|
|90号车用汽油(标准品) | 100 |-15号轻柴油 | 108 |
|-------------|--------|---------|--------|
|66号汽油 | 94 |-20号轻柴油 | 111 |
|-------------|--------|---------|--------|
|70号车用汽油 | 96 |-30号轻柴油 | 113 |
|-------------|--------|---------|--------|
|93号车用汽油 | 105 |-35号轻柴油 | 115 |
|-------------|--------|---------|--------|
|97号车用汽油 | 110 |-50号轻柴油 | 118 |
|-------------|--------|---------|--------|
|90号无铅车用汽油 | 105 |10号重柴油 | 91 |
|-------------|--------|---------|--------|
|93号无铅车用汽油 | 113 |20号重柴油 | 87 |
|-------------|--------|---------|--------|
|95号无铅车用汽油 | 115 |30号重柴油 | 85 |
|-------------|--------|---------|--------|
|75号航空汽油 | 102 |-10号军用柴油 | 110 |
|-------------|--------|---------|--------|
|95号航空汽油 | 107 |-35号军用柴油 | 118 |
|-------------|--------|---------|--------|

|100号航空汽油 | 111 |-50号军用柴油 | 121 |
|-------------|--------|---------|--------|
|二、柴油类 | | | |
|-------------|--------|---------|--------|
|0号轻质柴油(标准品) | 100 | | |
|-------------|--------|---------|--------|
|+5号柴油 | 98 | | |
|-------------|--------|---------|--------|
|+10柴油 | 96 | | |
-------------------------------------------

附件三:1998年6月份国内原油基准价格表

-----------------------------------
| 油 种 |基准价格(元/吨)|离岸价(美元/桶)|关税(元/吨)|
|-----|---------|---------|-------|
| 轻质油 | 975 | 14.722 | 16 |
|-----|---------|---------|-------|
| 中质Ⅰ | 810 | 12.943 | 16 |
|-----|---------|---------|-------|
| 中质Ⅱ | 788 | 12.726 | 16 |
|-----|---------|---------|-------|
| 重质油 | 744 | 12.963 | 16 |
-----------------------------------
注:1、新加坡市场离岸价是采用美国普氏报价系统4月26日至5月25日期间各交易日
平均成交价;
2、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按8.2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计算。

附件四:全国汽油、柴油零售中准价格表

单位:元/吨
----------------------------------
| 省 份 | 90号车用汽油 | 0号柴油 |
|----------|----------|----------|
| 北京 | 2615 | 2355 |
|----------|----------|----------|
| 天津 | 2615 | 2355 |
|----------|----------|----------|
| 河北 | 2615 | 2355 |
|----------|----------|----------|
| 山西 | 2675 | 2410 |
|----------|----------|----------|
| 内蒙古 | 2675 | 2410 |
|----------|----------|----------|
| 辽宁 | 2615 | 2355 |
|----------|----------|----------|
| 吉林 | 2615 | 2355 |
|----------|----------|----------|
| 黑龙江 | 2615 | 2355 |
|----------|----------|----------|
| 上海 | 2615 | 2355 |
|----------|----------|----------|
| 江苏 | 2615 | 2355 |
|----------|----------|----------|
| 浙江 | 2635 | 2375 |
|----------|----------|----------|
| 安徽 | 2655 | 2395 |
|----------|----------|----------|
| 福建 | 2675 | 2410 |
|----------|----------|----------|
| 江西 | 2655 | 2395 |
|----------|----------|----------|

| 山东 | 2625 | 2365 |
|----------|----------|----------|
| 河南 | 2635 | 2375 |
|----------|----------|----------|
| 湖北 | 2615 | 2355 |
|----------|----------|----------|
| 湖南 | 2645 | 2385 |
|----------|----------|----------|
| 海南 | 2740 | 2475 |
|----------|----------|----------|
| 广东 | 2685 | 2420 |
|----------|----------|----------|
| 广西 | 2740 | 2475 |
|----------|----------|----------|
| 四川 | 2810 | 2585 |
|----------|----------|----------|
| 重庆 | 2800 | 2530 |
|----------|----------|----------|
| 贵州 | 2790 | 2520 |
|----------|----------|----------|
| 云南 | 2820 | 2550 |
|----------|----------|----------|
| 陕西 | 2645 | 2390 |
|----------|----------|----------|
| 甘肃 | 2600 | 2375 |
|----------|----------|----------|
| 宁夏 | 2620 | 2355 |
|----------|----------|----------|
| 青海 | 2600 | 2420 |
|----------|----------|----------|
| 新疆 | 2430 | 2265 |
----------------------------------
说明: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可以在上下5%的幅度内制定具体零售价格。

附件五:化肥用重油、航空煤油出厂价格表

单位:元/吨
------------------------------------
| 价 格| 出 厂 价 格 |
| 产品名称 | |
|----------------|-----------------|
|一、化肥用重油 | 825 |
|----------------|-----------------|
|二、喷气燃料 | |
|----------------|-----------------|
|1号喷气燃料 | 1950 |
|----------------|-----------------|
|2号喷气燃料 | 1950 |
|----------------|-----------------|
|3号喷气燃料 | 2000 |
|----------------|-----------------|
|4号喷气燃料 | 1920 |
|----------------|-----------------|
|大比重喷气燃料 | 2170 |
|----------------|-----------------|
|高闪点喷气燃料 | 2090 |
|----------------|-----------------|
|海军多用途燃料 | 2040 |
------------------------------------



1998年6月3日